Adv Sci | 胃癌干细胞“土壤”:scRNA-seq&Visium揭秘其微环境与免疫逃逸机制
胃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,其治疗耐药和复发问题主要归因于肿瘤干细胞(CSCs)的存在。但对于胃癌CSCs的起源、特性、空间分布以及CSCs微环境诱导胃癌CSCs形成的机制仍缺乏深入了解。
2025-07-28
客户文章IF=21.7, IMC 技术助力发现吡洛替尼克服 HER2 阳性乳腺癌耐药性新机制
2025年5月29日,温附一王瓯晨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《Drug Resistance Updates》(影响因子21.7)在线发布了一项重要研究:Spatial discovery of pyrotinib overcoming HER2-positive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by breaking fibroblast-induced immune barriers。该研究基于团队HER2阳性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基础上,通过空间蛋白组IMC技术(茵菲多组学提供检测与分析服务),揭示了国产原研抗HER2小分子抑制剂吡咯替尼联合伊尼妥单抗、化疗突破HER2阳性乳腺癌纤维屏障的新机制,并基于HER2阳性乳腺癌肿瘤微环境的空间特征,应用机器学习方法开发了抗HER2治疗效果的精准预测模型。该模型为临床治疗HER2阳性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。
2025-07-18
Nature | 空间蛋白组PCF(原CODEX) 解码卵巢癌免疫治疗反应,PPP2R1A 突变改善生存期
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致命的癌症之一,而卵巢透明细胞癌 (OCCC) 是卵巢癌的一种罕见类型,预后较差。传统的化疗对 OCCC 的疗效有限,而免疫检查点阻断 (ICB) 疗法在许多癌症类型中取得了成功,但在 OCCC 中的疗效不佳。因此,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策略来提高 OCCC 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。
2025年7月2日,来自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“PPP2R1A mutations portend improved survival after cancer immunotherapy”的研究论文。该研究利用 PCF(原CODEX)&Bulk-seq 揭示了 PPP2R1A 突变肿瘤在免疫治疗前后的免疫微环境变化,阐明了 PPP2R1A 基因突变在 OCCC 患者接受 ICB 治疗的预后价值。
2025-07-10
Nature Cancer|王红阳/陈磊团队从空间异质性看肝癌免疫治疗新靶点
肝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,而肝细胞癌(HCC)是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,其死亡率逐年上升,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。尽管早期患者可以进行手术切除,但约50%的患者最终需要进行全身治疗。免疫疗法在过去几年间取得了快速的进展;其中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单抗已被确定为晚期HCC的一线治疗方案。然而,由于总体缓解率低于50%,相当大比例的晚期HCC患者无法从现有的治疗方法中获益。这一限制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缺乏对HCC肿瘤间和肿瘤内微环境异质性的形成上认识的不足。
2025-06-27
【Alamar NULISA】基于血液蛋白组学构建AML炎症风险评分并鉴定OSMR为预后标志物
急性髓细胞白血病(Acute Myeloid Leukemia, AML)是一种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,尽管在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,但疾病的持续进展和复发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。更为严重的是,20-30%的 AML 患者面临早期死亡的风险,这凸显了 AML 风险分层的重要性,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目前,欧洲白血病网络(ELN)风险评估模型被广泛应用于 AML 的风险分层,为治疗方案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。然而,即使是ELN模型,也难以完全消除 AML 患者临床风险分组中的异质性。
因此,迫切需要更为细化的风险分组方法对患者进行区分,以便预测治疗反应、评估复发风险和判断长期获益。
2025-06-24
Cancer Cell | 空间多组学分析揭示肺腺癌前病变演变机制及TIM-3阻断潜力
肺癌作为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,肺腺癌(LUAD)的早期形成机制一直笼罩在迷雾中。尽管低剂量 CT 筛查显著降低了死亡率,但对癌前病变如何演变为浸润癌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。传统测序技术虽能揭示基因变异,却缺乏肿瘤微环境(TME)的空间信息:免疫细胞的分布、细胞间互作及功能动态始终没有明确。
2025-06-12
【snRNA-seq+NULISA】ALS 神经炎症新发现:RIPK1 信号通路驱动胶质细胞激活,加速疾病进程
近期,来自赛诺菲(Sanofi)公司罕见病研究部门的Timothy R. Hammond团队在免疫学知名期刊Immunity上发表题为《Single-cell transcriptomic and functional studies identify glial state changes and a role for inflammatory RIPK1 signaling in ALS pathogenesis》的研究文章,发现了RIPK1信号途径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(ALS,“渐冻症”)疾病发生机制中的有害作用,并确定了可以在ALS疾病中追踪的RIPK1信号调节的生物标志物。
这项研究利用snRNA-seq、bulk RNA和NULISA技术,深入探究了 ALS 中胶质细胞状态的变化,并揭示了炎症信号通路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。
2025-05-20
Cancer Cell |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利用空间多组学(Xenium+mIHC)探究HER2阳性乳腺癌构建疗效预测模型
结果显示,在HR-亚组中,免疫细胞(尤其是细胞毒性T细胞)的高比例浸润与更好的治疗反应相关,pCR率达75.8%(25/33);在HR阳性亚组中,HER2强阳性肿瘤细胞的聚集与较低的反应率相关,pCR率为48.1%(13/27)。
基于临床病理特征和病理图像,研究构建了预测模型,该模型在SHR-A1811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表现出优异的预测性能(AUC分别为0.95和0.86),并在实际ADC应用数据集中也显示出良好的性能(AUC为0.83),而在非ADC治疗的PCbHP组(AUC=0.62)表现较差,表明模型对ADC治疗反应预测具有特异性。
2025-04-24
Cancer Cell封面 | 国内首篇Xenium食管癌应用文章亮相
近期,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林东昕院士、吴晨教授、华中科技大学常江教授、北京师范大学王晓群教授及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Andrew Teschendorff共同通讯在线发表题为“Single-cell multi-stage spatial evolutional map of esophageal carcinogenesis”的研究论文,该研究绘制了全球首个单细胞分辨率的食管多阶段癌变“时-空”动态演化图谱,实现了对食管癌变全过程的系统性解析,也是国内首篇运用Xenium来研究肿瘤进展过程中空间结构变化的论文,系统描绘了食管鳞状细胞癌(ESCC)从正常组织到癌症发展的多阶段细胞演化图谱,并揭示了肿瘤微环境重塑的关键机制。
2025-03-19
CODEX(PCF)再现高分期刊Cancer Cell |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:小细胞肺癌空间分子异质性及免疫互作生态位
小细胞肺癌(small cell lung cancer, SCLC)是一种侵袭性肿瘤,其特点是生长迅速、早期传播,通常长期预后不佳。近年来,一些研究揭示了其肿瘤分子异质性,但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空间组织和细胞相互作用仍有待阐明。
2025-03-06
Cell发布12篇年度论文榜单!中国团队研究占据8席!空间多组学榜上有名,且占据1/3!
近期,Cell 期刊发布了“Best of Cell 2024”,展示了2023年底到2024年底这一年里在 Cell 期刊发表的“最令人兴奋”、“最有趣”、“最有影响力”并且“引起广泛关注”的生物学研究。在精选的12 篇研究论文中有 8 篇来自国内学者,2 篇来自华人学者,还有 1 篇第一作者为华人。
2025-01-09
Xenium | 清除高表达 p21 的衰老细胞加速皮肤伤口愈合
2024年11月13日,来自康涅狄格大学衰老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Aging 杂志发表题为“Clearance of p21 highly expressing senescent cells accelerates cutaneous wound healing”的文章。
研究人员利用空间转录组学(Xenium)分析p21Cre小鼠模型和背部皮肤损伤模型,探讨p21高表达细胞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。
2024-11-22
IMC技术再现风湿学领域top级期刊 | 成纤维细胞亚群或将成为系统性硬化症治疗靶标
统性硬化症(SSc)是一种纤维化疾病,主要影响皮肤和内脏器官。成纤维细胞是纤维化组织重塑的关键效应细胞,但对其异质性、表型、局部微环境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理解有限。
2024-10-31
COPYRIGHT©杭州茵菲多组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79019号-1